本文轉自:昆明日報
西山風景區(qū)?! ∮浾呲w偉攝
市民在轎子山觀日落。記者劉凱達攝
從長蟲山俯瞰昆明。記者劉凱達攝
周末的清晨,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,西山森林公園的登山棧道已迎來絡繹不絕的人群:背著雙肩包的年輕人步履輕快,推著嬰兒車的家庭緩步前行,組隊登山的老人精神矍鑠……如今,登山已成為昆明市民熱衷的周末休閑活動。
昆明多山,為市民周末登山提供了便利。登山不僅能鍛煉身體、放松身心,還能為當地旅游和消費注入活力。每到周末,各類戶外微信群就熱鬧起來,有人在曬出剛采的野生菌,有人討論新發(fā)現的隱秘小徑,有人組織登山聯(lián)誼,指尖的熱鬧延伸到山間的每一條路上。在這座被群山環(huán)抱的城市里,哪座山最受昆明人歡迎呢?
城市近郊的日常選擇
西山與長蟲山的人氣之爭
在昆明市民的登山清單里,西山與長蟲山最具話題度。它們以近城優(yōu)勢成為市民高頻打卡地,也因氣質迥異吸引著不同群體,如同城市邊緣的兩枚印章:一枚鐫刻著歲月的溫潤,一枚印染著青春的鮮活。
西山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,東瀕滇池、西迤長坡,峰巒起伏、林木蒼翠、百鳥爭鳴、景色秀麗。
2017年,地鐵3號線開通,直達西山景區(qū),在方便市民的同時,也為景區(qū)帶來了“井噴式”的客流,平時每天有四五千人次乘坐地鐵“耍西山”,周末每天可達2萬人次,若遇到“三月三”民俗節(jié)慶活動,一天可超10萬人次。
自駕車輛沿著盤山公路緩緩前行,沿途滿眼是綠,打開車窗,能聞到山間松針的清香?!八廊恕迸c滇池構成的經典景觀,早已刻入昆明市民的集體記憶。
65歲的李大爺每周都會帶著孫子來爬西山,他說:“小時候跟著父母爬山,那時石階還是青石板?,F在有了登山的人行棧道,人車分離,登山更安全了?!?
西山的人行棧道十分完善,宛如一張細密的網覆蓋在山間,棧道由防腐木鋪就,寬約兩米,平緩寬闊。在升庵祠、玉蘭園、華亭寺3個點位,有供市民休息的長廊、座椅等設施,以及觀景臺、游客咨詢服務點、公共廁所等服務設施,十分貼心。
西山的娛樂設施讓登山之旅更添樂趣。半山腰的龍門索道像一條銀色的鏈子,從山腳橫跨滇池上空,從轎廂里俯瞰,湖中的船變成小小的白點,岸邊的蘆葦蕩在風中起伏。山頂的滑道是孩子們的最愛,水滑槽沿著山坡蜿蜒而下,家長帶著孩子坐在滑車上,抓好扶手順著慣性飛馳,耳邊是呼嘯的風聲和陣陣笑聲,幾分鐘就能從山頂滑到半山腰。山上還有一座小型的森林樂園,里面有吊橋、平衡木等設施,經常有孩子在教練的指導下在此進行訓練。
長蟲山憑?“網紅基因”?成為年輕人的新寵。這座北市區(qū)的?“城市觀景臺”,以野性山體和開闊視野取勝,沒有規(guī)整的石階,只有被腳步踩出的黃土小徑,小徑兩旁長滿帶刺的酸棗樹,偶爾能摘到酸甜的紅果。登頂處是一片裸露的巖石平臺,能將昆明全景盡收眼底?——東邊的高樓與西邊的滇池在視野里交會,盤龍江像一條銀帶穿城而過。日落時分的金色霞光,更是社交媒體的“流量密碼”。
25歲的攝影愛好者小王經常到長蟲山拍照,他背著沉甸甸的相機包,三腳架在碎石路上磕出輕響。他說:“我朋友圈里一半的昆明全景照都出自這里。你看那片云,再過10分鐘就會遮住電視臺的發(fā)射塔,拍出來像科幻片?!北M管基礎設施不及西山完善,但長蟲山的土路與原生植被,也讓追求新鮮感的年輕人找到了探險的樂趣。
遠郊秘境的深度體驗
梁王山與轎子山的吸引力
若想逃離城市喧囂,昆明市民會將目光投向更遠一些的梁王山與轎子山。它們距市區(qū)超過50公里,卻以不可替代的景觀與體驗成為周末深度游首選。
梁王山位于呈貢區(qū)和玉溪澄江市之間,最高海拔2820米,因獨特的地形地貌形成挺拔險峻的山勢,自古有“一山觀四?!钡拿雷u。車子只能開到山腳,上山就得徒步。在村口的老槐樹底下,戴草帽的老鄉(xiāng)指著一條被茅草掩蓋的小徑告訴登山者:“順著這條路走,能看見老城墻?!?作為昆明最高峰之一,這里既是生態(tài)寶庫,也是歷史課堂。
風吹過林海,能聽見葉片摩擦的沙沙聲,偶爾夾雜著斑鳩的咕咕聲。元代的古城墻與烽火臺讓登山變成?“穿越之旅”,青灰色的磚塊上留著箭鏃劃過的痕跡,長滿青苔的射擊孔里,仿佛還能看到哨兵的眼睛。
40歲的張先生常帶孩子來此。他一手牽著孩子、一手拿著一本《云南簡史》說:“你看這塊城磚,上面的‘軍’字是當年工匠刻的。元朝的時候,這里駐扎了上千名士兵。”?這種自然與歷史的碰撞,是最生動的教科書。
轎子山以“滇中第一山”的氣勢,成為昆明市民心中難以替代的存在。這座距市區(qū)150公里路程的雪山,四季皆有奇景:春天,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被萬畝杜鵑鋪成紅毯,馬纓花、露珠杜鵑、云錦杜鵑競相綻放,花叢偶爾里能見到紅腹角雉的身影;冬天,冰瀑與霧凇凝成童話世界,陽光灑在上面折射出七彩光芒。
35歲的劉女士每年都和朋友一起爬山,她們的越野車后備廂里裝著沖鋒衣和暖寶寶?!傲璩?點從市區(qū)出發(fā),早上7點剛好趕上‘轎頂’的日出??粗枏脑坪@锍鰜?,把雪山染成金色,感覺一整年的疲憊都被治愈了?!彼f,在海拔4223米的‘轎頂’喊山,聲音會被山風送向很遠的地方。
高海拔與多變氣候也為轎子山設下門檻——登山者需備足防寒裝備,陡峭的冰坡更考驗體力,但這絲毫不減其魅力。旺季里,車能排到山腳下的轉龍鎮(zhèn)。
鄉(xiāng)村山野的?“新興勢力”
東川富民山區(qū)的別樣風情
當下,東川區(qū)和富民縣的山區(qū)以“非網紅”姿態(tài)悄悄走紅。很多山沒有響亮名號,在地圖上可能只標著“大箐”,卻用淳樸的氣息吸引了一批追求?“慢生活”?的人。
富民的山間藏著很多農耕小徑,沿著田埂向上攀登,能遇到戴斗笠的農戶在梯田里插秧。山腰的村寨里,土坯墻屋的房頂上曬著玉米和辣椒。50歲的陳女士最愛帶家人來此,她說:“不用趕時間,走累了就進農戶家吃碗豌豆粉。阿婆從壇子里舀出酸腌菜,撒上糊辣椒。這種‘不設防’的親切,比景區(qū)里的體驗更讓我感到舒適?!?/p>
東川區(qū)牯牛山一帶以丹霞地貌與云海景觀吸引了眾多攝影與徒步愛好者。這里的山是赤紅色,巖層像被刀削過一樣陡峭。清晨的云海漫過山谷,紅色山體宛如浮在仙境里的島嶼。當地村民開的貨鋪在埡口處,竹架上掛著風干的火腿,竹筐里裝著野蜂蜜與干菌子。
盡管在這些山區(qū),步道仍有些簡陋,通往山腳的路可能是坑洼的土路,下雨時變得泥濘難行,但這份未開發(fā)的原始感,恰恰成了它們的亮點。一名戶外微信群群主說:“來這里爬山,不是為了征服高度,而是為了遇見生活本來的樣子——看炊煙在山谷里慢慢升起,聽孩子們的笑聲回蕩在村里,這種感覺,比去任何網紅打卡地都珍貴?!?/p>
若要在昆明的群山中選出“最受寵”的那一座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:老年人指向西山,步伐穩(wěn)健神采奕奕;年輕人用相機對準長蟲山,鏡頭里裝著不一樣的青春;親子家庭的腳步邁向梁王山,腳印疊著自然與歷史的對話;探險者喜歡轎子山,眼里閃著挑戰(zhàn)自我的光芒;想尋回鄉(xiāng)愁的人走在東川、富民的田埂上,褲腳的泥土帶著大地的溫度……這些山構成了昆明人的周末生態(tài),無論選擇哪一座,都是對生活的熱愛。
記者雷晴報道
美編趙云萍制圖
隨評
讓旅游紅利滲透進鄉(xiāng)村肌理
雷晴
去西山的人乘纜車越過滇池上空,去長蟲山的人舉起相機對準落日,去轎子山的人用登山杖叩擊冰面——在昆明的群峰間,上演著一場戶外旅游的?“全民狂歡”。從老牌景區(qū)到網紅秘境,從單日往返到深度體驗,昆明人用腳步丈量出的“登山地圖”,恰恰藏著這座城市旅游產業(yè)的“破圈”密碼。
群山環(huán)抱的地理特質,讓昆明擁有“城在景中、景在城里”的天然優(yōu)勢。西山與滇池構成的“睡美人”經典?IP,歷經數十年熱度不減,靠的不只是山水畫卷,更是“可親近”的特質——老人在步道上鍛煉身體、孩子在滑道上撒歡,這種全年齡段友好的體驗,讓景區(qū)成為生活場景的延伸。長蟲山的走紅,則印證了昆明旅游的“年輕態(tài)”轉型,不刻意雕琢,保留自然野趣,精準捕捉年輕人“打卡社交”的需求,一場日落、一次野餐就能將流量轉化為口碑。
昆明旅游的智慧,在于沒有“網紅”與“老牌”之間的對立。昆明的群山早已形成“梯度互補”:西山承載日常休閑,長蟲山滿足個性表達,梁王山主打科普教育,轎子雪山提供極限挑戰(zhàn)……這種“各美其美、美美與共”的生態(tài),讓大家都能按需選擇——想體驗市井煙火氣,就去西山吃一碗炸洋芋;想追求儀式感,就去轎子雪山等一場日出。
更令人驚喜的是,登山熱正帶動昆明旅游“全域開花”。東川的山貨攤變成網紅打卡點,富民的農家菜端上都市餐桌……這種“山上觀景、山下消費”的模式,讓旅游紅利滲透進鄉(xiāng)村肌理。當城市與山野的邊界被登山杖打通,昆明旅游跳出了“景區(qū)孤島”的局限,形成“全域皆景、處處可游”的生動格局。
從“到此一游”到“生活沉浸”,從“門票經濟”到“體驗消費”,昆明的群山是風景,也是旅游轉型的見證者。昆明,這座被時光厚愛的城市,正以山為筆、以水為墨,書寫新時代的“春城故事”——在這里,每座山峰都是一個口,進去是風景,出來是生活。
悅來網提示:文章來自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